
9月25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自康于校部418会见了首届工大楷模杨理践、林莘、刘伟军、王德喜四位教授,就“加强我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展开座谈和调研。
刘自康指出,刚刚过去的校庆盛典,让广大师生和校友感到提振士气,振奋精神。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认识到,学校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很多短板不足、顽瘴痼疾,学校党委将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努力查明情况,挖深问题,找准症结,从而定实政策。在座各位是学校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又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榜样,对学校基层情况了解和把握的要更准确更详实,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也更具建设性和权威性。恳请各位楷模聚焦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建言献策,为学校应对发展挑战、破解改革难题把脉开方。
会上,四位楷模表示,感谢学校党委给予他们首届工大楷模这一无上光荣的称号,也感谢学校党委和刘书记给予高度信任,让他们就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作为工大人,作为工大楷模,为工大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他们责无旁贷。几位楷模指出,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持续拿出多项硬招实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整体呈现出一片勤勉务实、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惩戒多个方面的多管齐下和有机衔接。学校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中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也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他们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以及所见所感所思,就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析了问题焦点和症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展现了工大楷模的格局、智慧和担当。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干部队伍科学预见、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足。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首先要善于思大局,观大势,要主动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工作做好长期规划。要积极为学科专业提格升级和冲击国家高端人才库积极提供土壤,引入外部阳光,提早开路架桥。
二是学校干部队伍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革命精神不足。学校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配套政策服务改革。比如,学校在教育质量提升和金课产出等方面需要提出更为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和较真碰硬的监督考核机制。科研队伍管理方面需要实行动态调整机制,要能上能下,经常换血。科研任务达成方面应该配套目标导向、过程管控和监督考核的制度措施。这些体制机制改革虽难度较大,但对学校发展而言,躲不开,也绕不过。领导干部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能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想做为,善作为,敢做为,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出实效,否则一切改革都是空谈。
三是干部队伍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必然会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领导干部要多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领导干部要经常跳出工大看工大,统揽全国看辽宁,放眼世界看教育,才能把准学校发展的趋势大势。要经常走出去广泛交流,网罗资源,宣传推广,让外界了解工大,了解工大实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帮助学校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才能学习吸收更多高校的新经验和新做法,才能制订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制度新举措。领导干部要做出去找饭吃的行动者,不能做守在办公室里的清谈客。
四是干部队伍的观念思维不够与时俱进、与事俱化。领导干部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思想观念僵化保守、因循守旧是要误党误校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整合各方资源,科学集中调配,为学校“三个轮子”协同运转的大局服务,为师生员工的具体需求服务。既要有服务热情,又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了解把握学校情况,精准靶向,解决问题。
会上,四位楷模还就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刘自康认真听取了几位楷模的意见建议,并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他强调,学校党委将对各位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及时研究,并尽快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推动学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