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辽阳分校
  • 图书档案
辽阳分校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始建于1978年,校名为辽阳化纤工学院,是辽宁省与国家纺织工业部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1984年6月,学校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更名为辽阳石油化工专科学校。1989年5月,经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批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恢复本科招生。2001年10月,按照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整体并入沈阳工业大学,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17年5月,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二、基本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51.79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15.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6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958万元。图书馆印刷型图书80.29万册(含期刊合订本及报纸合订本4.99万册),电子图书79.95万册。学校设有石油化工学院、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化工装备学院、商贸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实践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

学校有教职员工423人,其中专任教师324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0人,硕士学位教师204人,博士学位教师70人,硕士生导师9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教师4人、千人层次教师1人、万人层次教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2人、优秀博士后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学校有硕士研究生、本科两个培养层次,在校全日制学生8340人(四年制本科生5903人、两年制本科生1966人、研究生471人),成人教育学生556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资源与环境、物流工程与管理、化学工程、控制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15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经、管、法等四大学科门类。

三、教学、科研、学生等主要工作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石油化工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凝练特色,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分校有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5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夯实专业基础,打造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注重实践教学,获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进教学改革,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立项67项。

学校2008年与主校同步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9年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学评建工作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及有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教学及有关基本条件的建设速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中心工作的地位。

近年来,分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0多项,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成果14项,获发明专利百余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6项。

辽阳分校围绕区域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芳烃下游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全链条科研组织模式,培育原创科技成果。

充分发挥企业作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建强优势特色专业,获批辽宁省石化现代产业学院和沈阳工业大学-华为ICT学院两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主持制定了《辽阳市化工、化纤、塑料三行业发展规划》和《灯塔市日用化工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获批省级第三方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机构,为辽阳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平均每年为辽阳石化公司等单位进行技术技能培训600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00余人次,组织在校生获取“1+X”证书500余人。

在分校党委领导下团委积极发挥共青团政治功能,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紧紧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工作职能,立足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两项工作任务,在共青团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团结并引领全校青年,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通过《对话》、《青春课堂》、《师生下午茶》、郭明义爱心团队志愿服务活动、青春风铃红色理论宣讲等品牌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形成有力的宣传和社会影响。

学校坚持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广泛联系企业,构建全方位就业市场。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服务全面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加强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的高校合作,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先后与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俄罗斯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特维尔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高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聘请门捷列夫化工大学4名教师任我校兼职研究生导师;探索国际校际间人才培养与科技交流合作的新模式,组织208名研究生参加联盟举办的2022北极学校项目(线上)培训、组织201名师生参加中俄能源产业碳减排与绿色环保学术研讨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后,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分校的实际情况,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辽阳分校综合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努力奋斗。

点击进入 辽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