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上,沈阳工业大学机器人团队获得季军,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本届大赛以“飞身上篮”为主题,设置机器人篮球赛、足式机器人挑战赛、机器人排球赛三大赛道7个赛项,吸引76所高校2000余名学子参赛。我校机电俱乐部MEIC战队设计研发9台机器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强队同台竞技,共斩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其中凭借优秀的发球结构和稳定的目标跟踪算法赢得机器人排球赛项全国季军。



此次比赛成绩刷新了学校在ROBOCON赛事中的最佳排名。团队通过自主研发 “多传感器融合与智能决策算法”系统,使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IMU)协同工作,实现了对排球运动轨迹的0.3秒内精准识别与预测。根据赛场实时数据,动态调整传感器权重,实现发球成功率达93%,接发球得分率达90%;通过7次舵机结构迭代,将击球精度提升至±0.1mm,确保每一次触球都“稳、准、狠”。
除了机器人排球赛的季军,学校还在仿生四足障碍赛中斩获2项国家一等奖,实现双赛道技术突围。我校自主研发的八自由度仿生足式机器人,通过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与足端轨迹优化技术,机器人能在碎石、斜坡等复杂地形下实现高速(时速达1m/s)稳定跳跃30cm障碍。两支战队在障碍赛中以零故障率完成全部赛程,双双斩获全国一等奖,展现我校在足式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
为适应大赛的专业赛场环境,团队提前半个月开展全封闭集训,开启了“与机器人共眠的20天”。机械组为了提升击球的精准度,队员连续72小时反复优化结构设计,精益求精;控制组累计调试超2万行代码,成功将关键路径规划时间从0.5秒压缩至0.15秒。

沈阳工业大学MEIC机电创新俱乐部成立十年来,汇聚了来自机械、信息、电气、人工智能等多学院的学科交叉团队,构建了独特的“三维培养体系”。老队员将参赛经验转化为实操课程,手把手教授SolidWorks建模、ROS系统开发等技能;新生从零件加工起步,大二参与模块设计,大三主导系统开发,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自2015年以来,俱乐部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参与竞赛百余项。俱乐部有效锻炼了学生在系统设计、工程实践、全局优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实战对抗场景,极大地提升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专业知识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实践水平。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耕学科交叉、厚植创新沃土,深化产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育人,为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过硬本领的卓越工程师筑牢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